張維軒信箱:
chg123g@gmail.com
俞芯
學歷:
國立大學犯罪防治學系
chg123g@gmail.com
俞芯
學歷:
國立大學犯罪防治學系
目錄
第一部分 犯罪學 1
犯罪 3
犯罪學 3
犯罪行為 3
偏差行為 3
刑事司法漏斗效應 4
犯罪不滅定律 4
犯罪測量方法 4
官方統計法(Official Crime Statistics) 4
自陳報告犯罪統計法(Self Reported Survey) 5
被害者犯罪統計法(Victimization Survey) 5
犯罪黑數 5
犯罪灰數 5
犯罪(再犯)預測 5
犯罪觀點論 5
犯罪時鐘 6
犯罪率 6
犯罪人口率 6
指標犯罪 7
古典犯罪學派(Classical School of Criminology) 7
社會契約說 7
嚇阻犯罪三要素 7
道德微積分(Moral Calculus) 8
制裁體系(Sanction System) 8
實證犯罪學派(Positive Criminology) 8
生來性犯罪人 8
犯罪人類學派 9
犯罪飽和原則(The Law of Criminal Saturation) 9
犯罪學三聖 9
特徵理論 10
犯罪生物學派 10
犯罪心理學 10
心理分析理論 10
人格結構 11
認知與道德發展觀點 11
八類犯罪人思考型態 11
行為主義理論(制約學習理論) 13
增強作用 13
社會學習理論 13
反社會人格 14
社會解組理論(Social Disorganization Theory) 14
緊張理論(Strain Theory) 14
副文化理論(Subculture Theory) 15
芝加哥區域計畫(Chicago Area Project, CAP) 16
集體效能(Collective Efficacy) 16
犯罪熱點(Criminal Hot Spots) 16
犯罪地理資訊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17
犯罪基圖(crime basic map) 17
涂爾幹(Emile Durkheim)社會亂迷理論(Anomie Theory) 17
墨爾頓(Robert Merton)「社會結構與亂迷理論(Social Structure and Anomie Theory)」,泛稱「(古典)緊張理論(Classical Strain Theory) 19
負面情緒狀態(Negative Emotion Status) 20
文化衝突型態 21
「焦點關心」(Focal Concerns) 21
犯罪副文化特徵 22
差別機會 22
社會學習理論(Social Learning Theories) 23
社會控制理論(Social Control Theories) 23
社會反應理論(Social Reaction Theory) 24
差別(不同)接觸理論之九大命題 24
犯罪中立說 24
中立化技巧 25
社會疏離三種型態 25
外在拉力(External Pulls) 26
外在壓力(External Pressures) 26
內在推力(Internal Pushes) 27
附著(Attachment) 27
奉獻(Commitment) 27
參與(Involvement) 27
信仰(Belief) 27
道德企業家 28
初級偏差行為 28
次級偏差行為 28
差別執法(Differential Enforcement) 28
追溯既往的閱讀(Retrospective Reading) 29
權力控制理論 29
修復式正義(Restorative Justice) 29
新古典學派 30
理性選擇理論(Rational Choice Theory) 30
主觀期望利益模式(Subjective Expected Utility Model) 31
有限度的理性(Limited or Bounded Rationality) 31
情境犯罪預防(Situational Crime Prevention) 31
犯罪轉移效應(Crime Displacement) 32
利益擴散(Diffusion of Benefits) 32
效應消失(extinction) 32
一般威嚇主義 32
特殊威嚇主義(Specific Deterrence Approach) 33
犯罪經濟學 33
發展犯罪學 33
慢性犯罪者(Chronic Offender) 34
一般化犯罪理論(A General Theory of Crime) 34
逐級年齡非正式社會控制理論(Age-Graded Informal Social Control Theory) 34
兩分類犯罪人理論 35
整合理論 36
生物社會學習理論 36
明恥整合理論 36
被害者學(Victimology) 37
斯德哥爾摩模式(Stockholm syndrome) 37
倫敦症候群(London syndrome) 37
被害者促發理論 37
生活方式暴露理論(A Lifestyle Exposure Model of Personal Victimization) 38
重複被害理論 38
八二定律(80/20 rule) 39
環境犯罪學(Environmental Criminology) 39
經由環境規劃設計預防犯罪(CPTED) 39
防衛空間理論 39
破窗理論 40
日常活動理論(Routine Activities Theory) 40
犯罪鐵三角理論 41
新機會理論(New Opportunity Theories) 41
犯罪型態理論(Crime pattern theory) 42
白領犯罪(White-Collar Crime) 42
機構犯罪(Corporate Crime) 42
經濟(金融)犯罪 42
社區鑽石監督圖 42
系列殺人 43
集體殺人 43
隨機殺人 43
恐怖主義活動(Terrorism) 43
恐怖犯罪 44
私人保護理論(Private Protection Theory) 44
族裔接替理論(Ethnic Succession Theory) 44
擬近團體(Near Group) 44
少年犯罪 44
藥物濫用 45
無被害者犯罪 45
犯罪化(criminalization) 45
除罪化(Decriminalization) 45
犯罪預防 45
公共衛生預防模式(Public Health Model of Disease Prevention) 46
社區犯罪預防(Community Crime Prevention) 46
裝配線運作模式(Assembly-Line Operation Model) 46
結婚蛋糕運作模式(The Wedding Cake Operation Model) 46
社區性處遇(Community Treatment) 47
第二部分 監獄學 49
監獄(Prison∕Penitentiary) 51
監獄學(Penology) 51
自由刑 51
刑事司法體系 52
社會控制(Social Control) 52
自由裁量(Discretion) 52
資源依賴(Resources Dependence) 52
漏斗效應(Funnel Effects) 53
犯罪矯正 53
機構性處遇(institutional treatment) 53
非機構性處遇 53
機構性犯罪矯正(監獄)之四大功能 53
擬制監禁 53
司法傳送帶(Criminal Transmission Belts) 54
懲罰模式(Punishment Model) 54
矯治模式(Rehabilitation Model) 54
正義模式(Justice Model) 54
醫療模式(Medical Model) 55
技能訓練所(Vocational Training Institute) 55
少年矯正學校(Juvenile Correction School) 55
戒治所(Drug Abstention and Treatment Center) 55
看守所(Detention House) 56
少年觀護所(Juvenile Detention and Classification House) 56
調查分類(Classification) 56
接收調查監獄制度(Reception and Classification Prison) 56
累進處遇制度(Progressive Treatment System) 57
愛爾蘭制(Irish System) 57
假釋(Parole) 57
善時制度(Good Time System) 57
監獄作業(Prison Industry/Labor System) 57
委託加工制(The contract labor system) 57
租賃制(Lease system) 58
僱工制(Employment system) 58
自營制(The public account system) 58
公用制(The state-use system) 58
公共事業制(The public works and ways system) 58
獨居監禁制度(Solitary Confinement) 58
賓州制(Pennsylvania System) 59
奧本制(Auburn System) 59
返家探視 59
與眷同住(Family/Conjugal Visiting Program) 59
外出工作制度(Work Release Program) 59
監獄社會(Prison Society/Community) 59
監獄次文化(Prison Subculture) 60
人犯/江湖規矩(Inmate Code) 60
監獄化(Prisonization) 60
剝奪模式(Deprivation Model) 60
輸入模式(Importation Model) 60
順從模式(Compliance Model) 60
強制性權力(coercive power) 61
報酬性權力(remunerative power) 61
規範型權力(normative power) 61
戒護事故(Accident) 61
脫逃(Escape) 61
監獄暴行(Prison Violence) 61
監獄暴動(Prison Riot) 61
騷動(Turbulence) 62
累犯 62
再犯 62
毒品法庭(Drug Court)緩起訴制度 62
觀察勒戒所 62
毒品藥癮減害計畫(Harm Reduction Program) 63
清潔針具計畫(Needle and Syringes Exchange Programs) 63
替代療法 63
虛擬家庭(Pseudofamily) 63
強制工作(Arbeitszwang) 63
轉向(Diversion) 64
除罪化(Decriminalization) 64
非機構化(Deinstitutionization) 64
適法程序(Due Process) 64
國家親權(Parens Patriae) 64
經營管理(management) 64
參與式管理(Participant management) 65
Build-Tender(BT)制度 65
特別權力關係 65
申訴(Complaint) 65
社區處遇(Community Treatment) 65
再整合(Reintegration) 66
中間性制裁措施(Intermediate Punishment) 66
罰金(Fines) 66
社區服務(Community Service) 66
震撼觀護(Shock Probation) 66
居住方案 66
監外通勤制(Work Release) 67
假日監禁(Holiday Confinement) 67
夜間監禁(Nighttime Confinement) 67
中途之家(Halfway House) 67
觀護處遇(Probation) 67
密集觀護監督(Intensive Probation Supervision, IPS) 67
在家監禁(Home Confinement) 67
電子監控(Electronic Monitoring System, EMS) 68
分離(割)判決(Split Sentencing) 68
震撼監禁(Shock Incarceration) 68
擁擠(Overcrowded) 68
選擇性監禁(Selective Confinement) 68
前門轉換(front-door) 68
後門轉換(back-door) 69
民營監獄(Privatization Prison) 69
兩極化刑事政策 69
重刑化刑事政策 69
三振出局法案(Three Strikes and You’re Out Act) 69
梅根法案(Megan’s Law) 69
超高度安全管理監獄(Maximum Security Prison) 70
第三部分 監獄行刑法 71
第一章 通則 73
徒刑、拘役 73
受刑人 73
改悔向上 73
適於社會生活 73
監獄(Prison/Penitentiary) 74
除法律別有規定 74
分別監禁 74
少年矯正機構 75
嚴為分界 75
巡察 76
執行刑罰有關事項 76
考核 76
監獄之處分 77
申訴 77
稽延 77
視察人員 77
第二章 收監 78
入監 78
判決書、指揮執行書、指紋及其他應備文件 78
可供行刑上參考之事項 79
個人關係及其他必要事項 79
團體或私人報告或閱覽審判確定之訴訟記錄 79
受領 80
寄養 80
心神喪失 81
入監時 81
執行中必要時 82
告知 82
第三章 監禁 83
監禁 83
獨居監禁 83
雜居監禁 83
分類監禁 83
身心狀況及其他特別情形 84
惡性重大 84
顯有影響他人之虞 84
曾受徒刑執行者 84
衰老 84
身心障礙 85
分別監禁 85
分界監禁 85
受刑反應 86
處遇 86
累進處遇方法 86
和緩處遇 87
第四章 戒護 88
戒護(Custody) 88
必要時 88
戒具 88
鎮靜室 88
腳鐐 89
手梏 89
聯鎖 89
捕繩 89
緊急 89
監獄長官 89
不得逾越必要之程度 90
為強暴或將施強暴之脅迫時 90
足供施強暴之物,經命其放棄而不遵從時 91
如有必要 91
暫行釋放 92
重大事故 92
行狀善良 93
第五章 作業 95
工場 95
監外作業 95
視同作業 95
作業之種類 96
一般勞動者之平均作業能率 96
承攬 96
停止作業日 97
作業者之行狀 97
作業者之成績 97
勞作金 97
犯罪被害人補償法 98
免提折舊 98
作業收入 99
作業支出 99
作業賸餘 99
作業基金 99
易服勞役者 99
慰問金 99
拋棄 100
第六章 教化 101
性行 101
個別之教誨 101
教化 101
集體教誨 101
類別教誨 101
初級教育 101
高級教育 102
補習教育 102
國民道德 102
所謂「教育」 103
得許 103
所謂「視聽器材」 103
第七章 給養 104
給與 104
供用 104
第八章 衛生及醫治 105
不得已之事由 105
作業種類認為無運動之必要者 105
定期及應視實際需要 106
衛生主管機關 106
急性傳染病 106
看護 106
分界 106
分界收容 107
心神喪失 107
自費延醫 107
保外醫治 108
移送醫院(戒護外醫) 109
移送病監 109
強制營養 109
極寒冷 109
典獄長官 109
第九章 接見及通信 110
接見 110
最近親屬 110
家屬 110
家 110
特別理由 110
得許 110
其他之人 111
有必要時 111
妨害 111
不許接見 111
停止接見 112
監獄長官 112
第十章 保管 113
檢查 113
保管 113
不適當 113
退回 113
沒入 114
廢棄 114
最近親屬 114
自死亡之日起,經過一年 114
第十一章 賞罰及賠償 115
增加成績分數 116
公開嘉獎 116
增加接見或通信次數 116
發給獎狀或獎章 116
給與相當數額獎金 116
給與書籍或其他獎品 116
與以較好給養 116
訓誡 117
停止接見一次至三次 117
強制勞動 117
停止購買物品 117
減少勞作金 118
停止戶外活動 118
免其執行 118
緩予執行 118
立即執行 118
停止執行 118
顯著之改悔情狀 119
撤銷 119
終止 119
故意 119
重大過失 119
得令其賠償 120
第十二章 假釋 121
假釋 121
及其特別法之罪 121
縮刑制度 122
假釋期間內 122
保護管束 122
撤銷假釋 122
撤回假釋 122
強制治療 123
再犯之危險 123
第十三章 釋放及保護 124
所謂「刑期終了」 124
釋放 124
依定式告知出獄 124
保護管束之監督機關 124
保護 125
覆查 125
資送回籍 125
保管財物預為交還之準備 126
釋放者 126
精神疾病 126
傳染病 126
第十四章 死亡 128
相驗 128
監督機關 128
無人請領 128
第十五章 死刑之執行 129
監獄特定場所 129
所謂「本法第三十一條第一項所列舉之期日」 129
第十六章 附則 130
其他特定作業 130
階段性處遇 130
外役監意義 130
犯罪 3
犯罪學 3
犯罪行為 3
偏差行為 3
刑事司法漏斗效應 4
犯罪不滅定律 4
犯罪測量方法 4
官方統計法(Official Crime Statistics) 4
自陳報告犯罪統計法(Self Reported Survey) 5
被害者犯罪統計法(Victimization Survey) 5
犯罪黑數 5
犯罪灰數 5
犯罪(再犯)預測 5
犯罪觀點論 5
犯罪時鐘 6
犯罪率 6
犯罪人口率 6
指標犯罪 7
古典犯罪學派(Classical School of Criminology) 7
社會契約說 7
嚇阻犯罪三要素 7
道德微積分(Moral Calculus) 8
制裁體系(Sanction System) 8
實證犯罪學派(Positive Criminology) 8
生來性犯罪人 8
犯罪人類學派 9
犯罪飽和原則(The Law of Criminal Saturation) 9
犯罪學三聖 9
特徵理論 10
犯罪生物學派 10
犯罪心理學 10
心理分析理論 10
人格結構 11
認知與道德發展觀點 11
八類犯罪人思考型態 11
行為主義理論(制約學習理論) 13
增強作用 13
社會學習理論 13
反社會人格 14
社會解組理論(Social Disorganization Theory) 14
緊張理論(Strain Theory) 14
副文化理論(Subculture Theory) 15
芝加哥區域計畫(Chicago Area Project, CAP) 16
集體效能(Collective Efficacy) 16
犯罪熱點(Criminal Hot Spots) 16
犯罪地理資訊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17
犯罪基圖(crime basic map) 17
涂爾幹(Emile Durkheim)社會亂迷理論(Anomie Theory) 17
墨爾頓(Robert Merton)「社會結構與亂迷理論(Social Structure and Anomie Theory)」,泛稱「(古典)緊張理論(Classical Strain Theory) 19
負面情緒狀態(Negative Emotion Status) 20
文化衝突型態 21
「焦點關心」(Focal Concerns) 21
犯罪副文化特徵 22
差別機會 22
社會學習理論(Social Learning Theories) 23
社會控制理論(Social Control Theories) 23
社會反應理論(Social Reaction Theory) 24
差別(不同)接觸理論之九大命題 24
犯罪中立說 24
中立化技巧 25
社會疏離三種型態 25
外在拉力(External Pulls) 26
外在壓力(External Pressures) 26
內在推力(Internal Pushes) 27
附著(Attachment) 27
奉獻(Commitment) 27
參與(Involvement) 27
信仰(Belief) 27
道德企業家 28
初級偏差行為 28
次級偏差行為 28
差別執法(Differential Enforcement) 28
追溯既往的閱讀(Retrospective Reading) 29
權力控制理論 29
修復式正義(Restorative Justice) 29
新古典學派 30
理性選擇理論(Rational Choice Theory) 30
主觀期望利益模式(Subjective Expected Utility Model) 31
有限度的理性(Limited or Bounded Rationality) 31
情境犯罪預防(Situational Crime Prevention) 31
犯罪轉移效應(Crime Displacement) 32
利益擴散(Diffusion of Benefits) 32
效應消失(extinction) 32
一般威嚇主義 32
特殊威嚇主義(Specific Deterrence Approach) 33
犯罪經濟學 33
發展犯罪學 33
慢性犯罪者(Chronic Offender) 34
一般化犯罪理論(A General Theory of Crime) 34
逐級年齡非正式社會控制理論(Age-Graded Informal Social Control Theory) 34
兩分類犯罪人理論 35
整合理論 36
生物社會學習理論 36
明恥整合理論 36
被害者學(Victimology) 37
斯德哥爾摩模式(Stockholm syndrome) 37
倫敦症候群(London syndrome) 37
被害者促發理論 37
生活方式暴露理論(A Lifestyle Exposure Model of Personal Victimization) 38
重複被害理論 38
八二定律(80/20 rule) 39
環境犯罪學(Environmental Criminology) 39
經由環境規劃設計預防犯罪(CPTED) 39
防衛空間理論 39
破窗理論 40
日常活動理論(Routine Activities Theory) 40
犯罪鐵三角理論 41
新機會理論(New Opportunity Theories) 41
犯罪型態理論(Crime pattern theory) 42
白領犯罪(White-Collar Crime) 42
機構犯罪(Corporate Crime) 42
經濟(金融)犯罪 42
社區鑽石監督圖 42
系列殺人 43
集體殺人 43
隨機殺人 43
恐怖主義活動(Terrorism) 43
恐怖犯罪 44
私人保護理論(Private Protection Theory) 44
族裔接替理論(Ethnic Succession Theory) 44
擬近團體(Near Group) 44
少年犯罪 44
藥物濫用 45
無被害者犯罪 45
犯罪化(criminalization) 45
除罪化(Decriminalization) 45
犯罪預防 45
公共衛生預防模式(Public Health Model of Disease Prevention) 46
社區犯罪預防(Community Crime Prevention) 46
裝配線運作模式(Assembly-Line Operation Model) 46
結婚蛋糕運作模式(The Wedding Cake Operation Model) 46
社區性處遇(Community Treatment) 47
第二部分 監獄學 49
監獄(Prison∕Penitentiary) 51
監獄學(Penology) 51
自由刑 51
刑事司法體系 52
社會控制(Social Control) 52
自由裁量(Discretion) 52
資源依賴(Resources Dependence) 52
漏斗效應(Funnel Effects) 53
犯罪矯正 53
機構性處遇(institutional treatment) 53
非機構性處遇 53
機構性犯罪矯正(監獄)之四大功能 53
擬制監禁 53
司法傳送帶(Criminal Transmission Belts) 54
懲罰模式(Punishment Model) 54
矯治模式(Rehabilitation Model) 54
正義模式(Justice Model) 54
醫療模式(Medical Model) 55
技能訓練所(Vocational Training Institute) 55
少年矯正學校(Juvenile Correction School) 55
戒治所(Drug Abstention and Treatment Center) 55
看守所(Detention House) 56
少年觀護所(Juvenile Detention and Classification House) 56
調查分類(Classification) 56
接收調查監獄制度(Reception and Classification Prison) 56
累進處遇制度(Progressive Treatment System) 57
愛爾蘭制(Irish System) 57
假釋(Parole) 57
善時制度(Good Time System) 57
監獄作業(Prison Industry/Labor System) 57
委託加工制(The contract labor system) 57
租賃制(Lease system) 58
僱工制(Employment system) 58
自營制(The public account system) 58
公用制(The state-use system) 58
公共事業制(The public works and ways system) 58
獨居監禁制度(Solitary Confinement) 58
賓州制(Pennsylvania System) 59
奧本制(Auburn System) 59
返家探視 59
與眷同住(Family/Conjugal Visiting Program) 59
外出工作制度(Work Release Program) 59
監獄社會(Prison Society/Community) 59
監獄次文化(Prison Subculture) 60
人犯/江湖規矩(Inmate Code) 60
監獄化(Prisonization) 60
剝奪模式(Deprivation Model) 60
輸入模式(Importation Model) 60
順從模式(Compliance Model) 60
強制性權力(coercive power) 61
報酬性權力(remunerative power) 61
規範型權力(normative power) 61
戒護事故(Accident) 61
脫逃(Escape) 61
監獄暴行(Prison Violence) 61
監獄暴動(Prison Riot) 61
騷動(Turbulence) 62
累犯 62
再犯 62
毒品法庭(Drug Court)緩起訴制度 62
觀察勒戒所 62
毒品藥癮減害計畫(Harm Reduction Program) 63
清潔針具計畫(Needle and Syringes Exchange Programs) 63
替代療法 63
虛擬家庭(Pseudofamily) 63
強制工作(Arbeitszwang) 63
轉向(Diversion) 64
除罪化(Decriminalization) 64
非機構化(Deinstitutionization) 64
適法程序(Due Process) 64
國家親權(Parens Patriae) 64
經營管理(management) 64
參與式管理(Participant management) 65
Build-Tender(BT)制度 65
特別權力關係 65
申訴(Complaint) 65
社區處遇(Community Treatment) 65
再整合(Reintegration) 66
中間性制裁措施(Intermediate Punishment) 66
罰金(Fines) 66
社區服務(Community Service) 66
震撼觀護(Shock Probation) 66
居住方案 66
監外通勤制(Work Release) 67
假日監禁(Holiday Confinement) 67
夜間監禁(Nighttime Confinement) 67
中途之家(Halfway House) 67
觀護處遇(Probation) 67
密集觀護監督(Intensive Probation Supervision, IPS) 67
在家監禁(Home Confinement) 67
電子監控(Electronic Monitoring System, EMS) 68
分離(割)判決(Split Sentencing) 68
震撼監禁(Shock Incarceration) 68
擁擠(Overcrowded) 68
選擇性監禁(Selective Confinement) 68
前門轉換(front-door) 68
後門轉換(back-door) 69
民營監獄(Privatization Prison) 69
兩極化刑事政策 69
重刑化刑事政策 69
三振出局法案(Three Strikes and You’re Out Act) 69
梅根法案(Megan’s Law) 69
超高度安全管理監獄(Maximum Security Prison) 70
第三部分 監獄行刑法 71
第一章 通則 73
徒刑、拘役 73
受刑人 73
改悔向上 73
適於社會生活 73
監獄(Prison/Penitentiary) 74
除法律別有規定 74
分別監禁 74
少年矯正機構 75
嚴為分界 75
巡察 76
執行刑罰有關事項 76
考核 76
監獄之處分 77
申訴 77
稽延 77
視察人員 77
第二章 收監 78
入監 78
判決書、指揮執行書、指紋及其他應備文件 78
可供行刑上參考之事項 79
個人關係及其他必要事項 79
團體或私人報告或閱覽審判確定之訴訟記錄 79
受領 80
寄養 80
心神喪失 81
入監時 81
執行中必要時 82
告知 82
第三章 監禁 83
監禁 83
獨居監禁 83
雜居監禁 83
分類監禁 83
身心狀況及其他特別情形 84
惡性重大 84
顯有影響他人之虞 84
曾受徒刑執行者 84
衰老 84
身心障礙 85
分別監禁 85
分界監禁 85
受刑反應 86
處遇 86
累進處遇方法 86
和緩處遇 87
第四章 戒護 88
戒護(Custody) 88
必要時 88
戒具 88
鎮靜室 88
腳鐐 89
手梏 89
聯鎖 89
捕繩 89
緊急 89
監獄長官 89
不得逾越必要之程度 90
為強暴或將施強暴之脅迫時 90
足供施強暴之物,經命其放棄而不遵從時 91
如有必要 91
暫行釋放 92
重大事故 92
行狀善良 93
第五章 作業 95
工場 95
監外作業 95
視同作業 95
作業之種類 96
一般勞動者之平均作業能率 96
承攬 96
停止作業日 97
作業者之行狀 97
作業者之成績 97
勞作金 97
犯罪被害人補償法 98
免提折舊 98
作業收入 99
作業支出 99
作業賸餘 99
作業基金 99
易服勞役者 99
慰問金 99
拋棄 100
第六章 教化 101
性行 101
個別之教誨 101
教化 101
集體教誨 101
類別教誨 101
初級教育 101
高級教育 102
補習教育 102
國民道德 102
所謂「教育」 103
得許 103
所謂「視聽器材」 103
第七章 給養 104
給與 104
供用 104
第八章 衛生及醫治 105
不得已之事由 105
作業種類認為無運動之必要者 105
定期及應視實際需要 106
衛生主管機關 106
急性傳染病 106
看護 106
分界 106
分界收容 107
心神喪失 107
自費延醫 107
保外醫治 108
移送醫院(戒護外醫) 109
移送病監 109
強制營養 109
極寒冷 109
典獄長官 109
第九章 接見及通信 110
接見 110
最近親屬 110
家屬 110
家 110
特別理由 110
得許 110
其他之人 111
有必要時 111
妨害 111
不許接見 111
停止接見 112
監獄長官 112
第十章 保管 113
檢查 113
保管 113
不適當 113
退回 113
沒入 114
廢棄 114
最近親屬 114
自死亡之日起,經過一年 114
第十一章 賞罰及賠償 115
增加成績分數 116
公開嘉獎 116
增加接見或通信次數 116
發給獎狀或獎章 116
給與相當數額獎金 116
給與書籍或其他獎品 116
與以較好給養 116
訓誡 117
停止接見一次至三次 117
強制勞動 117
停止購買物品 117
減少勞作金 118
停止戶外活動 118
免其執行 118
緩予執行 118
立即執行 118
停止執行 118
顯著之改悔情狀 119
撤銷 119
終止 119
故意 119
重大過失 119
得令其賠償 120
第十二章 假釋 121
假釋 121
及其特別法之罪 121
縮刑制度 122
假釋期間內 122
保護管束 122
撤銷假釋 122
撤回假釋 122
強制治療 123
再犯之危險 123
第十三章 釋放及保護 124
所謂「刑期終了」 124
釋放 124
依定式告知出獄 124
保護管束之監督機關 124
保護 125
覆查 125
資送回籍 125
保管財物預為交還之準備 126
釋放者 126
精神疾病 126
傳染病 126
第十四章 死亡 128
相驗 128
監督機關 128
無人請領 128
第十五章 死刑之執行 129
監獄特定場所 129
所謂「本法第三十一條第一項所列舉之期日」 129
第十六章 附則 130
其他特定作業 130
階段性處遇 130
外役監意義 130
<TOP>
序
本書特色
一、首創名詞解釋
檢視市面上監所類科之補教用書,並沒有任何一本監所考試之「重要名詞及概念說明」書籍,藉由本書之問世,希能提供同學們迅速掌握考向,熟稔名詞解釋及概念統整,進而快速進入狀況。
二、 適合各層次之考生
本書內容深入淺出,對於艱深概念均有仔細說明、對於簡單概念亦重點提醒,相當適合初學者入門及重考生複習使用。
三、理論與實務並重
犯罪學較著重理論,而監獄學及監獄行刑法許多重點均需要透徹實務運作才能融會貫通。本書三位編者早已嗅出此趨勢,故編纂本書以饗讀者。
四、內容取材配合考試趨勢
廣泛蒐集典試委員出版之教科書及發表之文章為主,以近年主流學說及統一見解為本,希望將犯罪學、監獄學及監獄行刑法常考之重要名詞及概念編纂成冊,讓同學以最經濟之方法考取監所員及監獄官。
五、適用申論題及選擇題
犯罪學屬於社會科學之範疇,因此考試上常出現名詞解釋,例如「社區處遇」之意義、何謂「監獄化人格」等,其實就是在考名詞解釋,故本書內容應可應付考試所需。
一、首創名詞解釋
檢視市面上監所類科之補教用書,並沒有任何一本監所考試之「重要名詞及概念說明」書籍,藉由本書之問世,希能提供同學們迅速掌握考向,熟稔名詞解釋及概念統整,進而快速進入狀況。
二、 適合各層次之考生
本書內容深入淺出,對於艱深概念均有仔細說明、對於簡單概念亦重點提醒,相當適合初學者入門及重考生複習使用。
三、理論與實務並重
犯罪學較著重理論,而監獄學及監獄行刑法許多重點均需要透徹實務運作才能融會貫通。本書三位編者早已嗅出此趨勢,故編纂本書以饗讀者。
四、內容取材配合考試趨勢
廣泛蒐集典試委員出版之教科書及發表之文章為主,以近年主流學說及統一見解為本,希望將犯罪學、監獄學及監獄行刑法常考之重要名詞及概念編纂成冊,讓同學以最經濟之方法考取監所員及監獄官。
五、適用申論題及選擇題
犯罪學屬於社會科學之範疇,因此考試上常出現名詞解釋,例如「社區處遇」之意義、何謂「監獄化人格」等,其實就是在考名詞解釋,故本書內容應可應付考試所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